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in Menu

  • About
  • Contests
    • Changing Unsustainable Trade
    • Water Pollution and Behavior Change
    • Climate Change Needs Behavior Change
    •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 Reducing Our Risk
    • Adapting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Turning the Tide for Coastal Fisheries
  • Solutions
  • Impact
    • Growing indigenous seeds with pride
    • Honey shows the way in Ethiopia
    • Revitalizing oceans and communities
    • Solar Sister Entrepreneurs
  • Log in
  • English
  • Chinese, Simplified
  • Français
  • Español
  • Indonesian
  • Portuguese, Brazil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中心 - Guoren urban and rural (Beijing) Technology Center

Beijing, China
Close

An Overview Of Our Solution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中心(下称“国仁中心”)于2016年与吉林世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世杰公司”)及长春云凤农牧合作社(下称“云凤合作社”)合作,发起成立“世和生态农业联盟”,在中国乡村社区推广由云凤合作社十年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以自然农业“发酵床养殖”技术为核心,以养殖带动多元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国仁中心已在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山西蒲韩乡村社区、陕西潼关生态永丰塬及河南灵宝弘农沃土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农场及培训中心,并计划将云凤合作社所在地长春市双阳区郭家村建设成世和生态农业联盟的旗舰生态农业示范与教育基地。 云凤合作社与世杰公司携手,在十年的实践中承续了韩国赵汉珪老师的自然农业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对应在地生态环境将自然农业技术本土化。自然农业技术着重在地“土著微生物”的培养,通过恢复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合养殖排泄物的在地循环,为农作物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也为畜禽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符合其习性的成长环境,从而在平衡的生态循环中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经过十年的有机成长,云凤合作社目前拥有15栋猪舍存栏2000头猪,带动多元生态种植100多公顷。整体养殖利润率达37%,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十年积累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达2300万元。云凤合作社拥有内部300户农村生产者与市民消费者网络,部分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产品在内部网络中对接销售。 此外,云凤合作社也带动18户村民进行小规模的庭院循环农业,每户饲养2-3头猪,种植2亩地的粮食蔬菜水果,并自制堆肥取代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资源,恢复生态平衡与多样性,也改善乡村社区的人居环境。 下文以云凤合作社的实践为依据叙述社会化可持续生态循环农业的解决方案。云凤合作社的实践经验可对生态循环农业在中国的推广发挥关键性的影响力。
Who is this solution impacting?
Community Type
Rural
Rura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Population Impacted:
  • Continent: Asia
Gener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ype

Sin fines de lucro/No Gubernamental
Ecosystem (select all that apply)
Forests
Forests
Grasslands
Grasslands

Population impacted

100城市消费者社员、200小农户
Challenge

Size of agricultural area

集中种养:56公顷玉米杂粮、10公顷蔬菜水果、1.5公顷养殖 小农户种养:50公顷

Production quantity

130多万斤玉米、50多万斤蔬菜、6万斤水果、3000头猪、8000只鸡、水稻10万斤、黄豆20万斤

People employed

50人
Solution

Describe your solution

生态农业以种养小循环为核心,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循环生长的规律进行农牧业生产,是一种节省资源、洁净环境,保障质量安全的生产方式,也是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方式。 在十多年生产实践中,云凤合作社有效利用“活性土著微生物”涵养土地和增强动物免疫力,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生态种植养殖循环的生产技术和方式,让农民从用地的生产方式转变到养地的生产方式中。循环体系实现零排放,杜绝了污染。 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是连接种植和养殖,形成种养循环的核心技术。发酵床不仅适用于养猪,也可养殖鸡、牛、羊、鹿等经济畜牧养殖。垫料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垫料废渣,可制成有机肥还田,改良种植基地土壤,促进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完整生态循环链;种植基地生产的副产品如秸秆、稻壳、麦麸等可成为制作发酵床原料,秸秆同时作为饲喂原料。 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发酵,就是利用发酵床菌种营养激活液和粪便秸杆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秸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工厂,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作为机械加工,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猪粪尿的处理,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垫料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因生猪是杂食性动物,需要多样品种的种植,转化饲料,降低成本,并保护生态多样性。 将发酵床垫料废渣与种植废弃物混合制作堆肥,堆肥中的微生物可分解生成农作物所需营养,并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土壤中“活性土著微生物”的培养是必须伴随农业生产实践的技术,是实践者的技术,也是农民的技术。 经过十年的有机成长,云凤合作社目前拥有15栋猪舍存栏2000头猪,带动多元生态种植100多公顷。整体养殖利润率达37%,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十年积累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达2300万元。云凤合作社拥有内部300户农村生产者与市民消费者网络,部分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产品在内部网络中对接销售。 此外,云凤合作社也带动18户村民进行小规模的庭院循环农业,每户饲养2-3头猪,种植2亩地的粮食蔬菜水果,并自制堆肥取代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资源,恢复生态平衡与多样性,也改善乡村社区的人居环境。 种养循环的模式正合适於以小农户为主体的中国农村。这样的小循环去除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除了降低生产成本,产出健康质优的农产品,也让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修复,形成一个让农民增收并改善生活品质的良性循环。
Implementation

Describe your implementation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处中国东北黑土地的核心区域。云凤合作社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双阳区郭家村,距离长春城区60公里。 在多年自然农业实践的基础上,李云凤及李世杰于2009年创立长春市云凤农牧专业合作社(“云凤合作社”)及吉林世杰农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世杰公司”),以种养循环的自然农业产业带动郭家村生态小镇的建设。世杰公司为云凤合作社社员及股东,为支持合作社的业务运营而成立,并投入自然农业技术的研发及本土化。 云凤合作社创办人及理事长李云凤农民出身,白手起家。她在2005年接触到自然农业发酵床养殖技术,被其可以解决养殖污染且顺应自然的生产方式触动,决心投入自然农业。她于2006年到韩国学习,承袭了赵汉珪先生的自然农业思想,经过十多年在实践中不断的钻研,对自然农业技术有了很深刻的领悟,并逐步将种养循环的自然农业技术本土化。 云凤合作社技术总监及世杰公司董事长李世杰毕业于原解放军军需大学(现吉林大学),为有30余年一线经验的养殖技术专家。他是云凤合作社及世杰公司发酵床养殖技术与酵素制作技术主要研发人,并发展出反哺防疫技术增进动物免疫力。 云凤合作社以生态农业技术为依托,建立完整社会化参与式体系,根据种养循环原理,把生态种植和发酵床养殖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永久可持续循环体。 在实践中,我们以发酵床养殖技术为核心,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发酵床里面的粪尿制作堆肥,把堆肥施到玉米、大豆、蔬菜等种植区,再把此区域收获作物和秸秆作饲料喂猪,形成返哺防疫,提高禽畜以及农作物本身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 我们养的猪以喂食秸秆为主,自配精料为辅。不需大量的饲料成本,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粗蛋白质、菌体蛋白、微量元素等再转化为饲料,可节约20%至30%的饲料。每年合作社的3000头生态猪可消耗1200吨秸秆,用来食用及为发酵床做垫料,农地中的所有秸秆都可以成为发酵床的垫料或猪的食物,而不会像现在很多农户没有办法处理而烧掉。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 喜食秸秆是合作社养猪的特殊之处。普通猪不以秸秆为主食,合作社养的猪能成捆地吃玉米秸秆,不需粉碎、加工,直接将玉米地中收割成捆的秸秆放到圈舍内即可。秘诀在于合作社研究人员李仕杰研究的李丫营养液。猪不仅食用秸秆,园子里的青草、蒲公英、金钱草、马齿苋、西红柿、叶菜等各类植物也都是猪最喜爱的植物。 秸秆综合利用,应用到发酵床上,实现资源再利用,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其经济效益能达到27%以上,转化粮食,提升农民收入。 堆肥是以各种植物残体(农作物秸杆、杂草、树叶以及其他可发酵的废弃物等)混合发酵床粪肥,加入微生物菌液进行腐解扩繁。这种堆肥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能使各种复杂的有机态的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堆肥的优势在于能有效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地力,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提高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且就地取材,制作简单,便于推广,活用当地土著微生物,增加微生物数量和活力,使已经单一化的微生物种类重新恢复到多样状态,提高微生物的活跃性,大大缩短了发酵完熟的时间。同时利用堆积时所产生的高温(60-70℃)来杀死原材料中所带来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从而达到无害作用。 堆肥制作方法: 1.在土地上,铺上碎秸秆,铺成一层扁扁的长方体,然后用喷壶浇上兑了微生物菌液的水,使秸秆保持湿润。 2.在秸秆层上均匀地覆上一层薄薄的土层。之后,再铺上一层秸秆,还可掺入新鲜的草、烂菜叶、粪等,每一层秸秆都要喷洒上兑了菌液的水。就这样,秸秆与土像三明治一样层层间隔着往上堆。 3.覆上土,把整个发酵堆盖严实。这样过了21天,堆肥就发酵好了。 菌液由土著微生物、天惠绿汁、果实酵素、鲜鱼氨基酸、乳酸菌组成,简单易学,方便操作,适合农户学习。 据多年来实践数据显示,一头猪占地1.5平方米,每年可起两次圈料,利用堆肥技术可获得约计900斤有机肥料。种植区每亩需施约300公斤有机肥,可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率80%。通过发酵肥改良后的土壤,可在三年内逐渐递减,达到国际有机标准。 此种方案简单易学,生产成本低,产量高,适合各种社会及生态种植养殖条件。推广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也可帮助农民解决有机肥料来源的问题,并通过养殖转化为玉米增值。 在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上,云凤合作社通过开办生产生活学校,提供生态农业理念、技术及相关方面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转型,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塑具有地方特色多元的乡村文明...

External connections

过去十年,云凤合作社与合作伙伴世杰公司有着多年生态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并获得《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在全国生态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在全国各地培养了超过300家养殖户。 合作社自2010年开始对接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支农大学生,并於2015年开始孵化返乡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成立归乡团队,协助合作社管理综合服务项目及生态循环农业的推广。 为了为小农户的各类生态农产品拓展市场,连结消费者,合作社于2016年中开始与长春宏顺汽车配件公司合作在长春设立市民服务站,并与吉林省房地产商会博友多代屋幸福家庭项目合作,在小区的社区中心推广生态产品,以城乡对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也组织市民到村里体验自然农业,带动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 在产业链建设上,云凤合作社准备与长春最大的饲料加工企业新方圆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合作社提供饲料原材料和配方让厂方加工,再将饲料提供给合作社养殖户,形成内部循环。客制化生产也是新方圆的发展方向。与云凤合作社合作解决了有机原料的货源问题,也让企业参与到自然农业体系中。 自2016年起,云凤合作社及世杰公司与国仁中心合作,参与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及“秦晋豫乡建中心”的建设,并向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陕西潼关生态永丰塬及河南灵宝弘农沃土农牧专业合作社推广种养循环技术。
Results

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or ecological challenge you are targeting with your solution?

长春市郭家村位于玉米主产区。玉米占种植90%以上,产品单一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及土地退化。平均一亩地一年用化肥100公斤,农药0.5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3%,20年来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下降0.01%,使土壤几乎全部板结。 常规养殖方式也造成严重污染,臭气影响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也加剧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地表水遭到种植与养殖的污染,人畜饮水均需来自100米以下的地下水。 每年入冬季节,百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多数在中度污染范围。 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与秸秆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及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主要原因。玉米的单一种植也减低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了农村整体的生态平衡。 现代化学农业和单一种植在短短30年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农业对健康食品、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的多重贡献渐渐失去,农村自然资源在消耗性的生产中殆尽。

Describe the context in which you are operating

在经济新常态下,重构乡村与城市的均衡关系,以生态农业引领多元乡村文明复兴,对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及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由过去追求产量转向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以满足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2012年底以来,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迅速下降,至2016年初玉米价格下降了45%。然而,主产区面对的却是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本地玉米与入口玉米相比缺乏竞争力,价格倒挂。随着国家在2016年不再进行临储,并取消自2014年开始在东北实行的每斤1元收储价,秋收玉米价格下跌至与进口玉米持平。玉米开始囤积在农民手中。
下跌了30-50% 的玉米价格使农民意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小农户急需寻找可持续的路径。郭家村大部分农民面对的问题是粮食主产区的一个缩影。
云凤合作社在10年前开始投入多元化的自然农业实践,以生态养殖带动种植,并直接连结消费者,为当前的困境开拓了一条可持续的路径。云凤合作社拥有深厚的自然农业种养技术实力,以技术调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也让消费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多元化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可在地的调整农产品的供需平衡,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恢复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也可为农民增收,从而稳定农民生计,促进可持续乡村建设。

How did you impact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云凤合作社在郭家村的十年循环农业实践,以3000头猪规模的集中养殖带动,将100多公顷土地转向了多元生态种植,产品包括猪、鸡、鹅、蛋、玉米、大米、杂粮、蔬菜、水果、酵素、红酒等达180多种。 合作社也支持进行分散庭院种养循环的18户社员,为他们连结城市消费者。以一户庭院为例,两口之家,两亩地,养2到3头猪,20多只鸡,种植1亩地玉米能够收割5000斤干秸秆,2000斤玉米,种植3分地黄豆可产200斤,可为动物提供所有饲料。再种2分地胡萝卜等蔬菜瓜果,够自家食用及城乡对接销售。需有1分地堆肥,将厨余及发酵床进行堆肥,鸡、鸭可以用来锄去田间杂草,做到种养循环。每户每年净收入可达10000元,对接城乡活动,如提供有机蔬菜、蛋类、家禽以及民宿等均可增加收入。若小农户养殖的母猪,收益会更多

Language(s)

Chinese

Social/Community

当地农民由常规化学农业转向生态农业,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与村里的生态环境。通过种养循环有效改良了土壤,解决了土地板结问题,增加地力,产出有机蔬果,增加了收益。并且秸秆变为饲料,避免以往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禽畜粪便也通过发酵床发酵变为肥料,明显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Water

发酵床养殖无污水排放。在种养循环系统中堆肥及生物防治取代了化肥农药,不造成水资源污染

Food Security/Nutrition

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微生物肥料做种养循环,植物动物均可得到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监督认证,培训农民保护环境意识,以庭院经济为核心,减少单一种植,提高生物多样性。

Economic/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农业可为农村找回其自身的生命力,也为农民找回其自身的价值,创造更多青年返乡就业的机会。农民饲养每头生态育肥猪可增收300-500元,饲养每头种猪可增收4500元。

Climate

能大力减少秸秆焚烧、垃圾排放现象,可将农业废弃物用来堆肥,土壤中微生物增加可吸引更多的昆虫、动物栖息,在保障农作物同时提供生态链循环,环境从而得到保护。

Sustainability

社会化生态农业模式倡导社区内自给自足,产品多元化的生产模式。无需依靠资金持续扶持,通过消费者与参与者(投资者)身份的互相转变,建立两者共同的互助网络联盟,促进种养结合的资源内部循环,优化社区内的供求平衡,为小农户稳定生计,最高回报率可达37%,达到经济循环,也解决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是可多地复制并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Return on investment

在经济上投资回报率为37%,在社会效益方面,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小农经济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环保问题以及贫富差异问题等。我们用自然农业的技术,生产出健康的产品,使人的经济收入和切身利益均受到保障。确切的说就是自然农业生产生活技术能确保可持续的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同时还能保护并加强恢复农场及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Entrant Image

631187231221205464

Entrant Banner Image

729106517675138676
Replication and Scale

How could we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is solution elsewhere?

于吉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重庆初步复制云凤模式,已有显著成效。2017年,各地已陆续建立发酵床猪舍,对接当地以及周边学员,计划在当地开展农民生产生活学校;全国共计培训500人次(生态农业技术、自然农业网络建设、小农户庭院经济、城乡对接等);在技术推广中,在一个地方复制云凤模式建立示范基地的费用是100万左右,其中师资等其他费用的成本约占20万元左右。 与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蒲韩试验区、陕西潼关润农生态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灵宝弘农沃土农牧专业合作社、长春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四家乡青山村、长春市牧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承德庚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七家机构合作,落实“一号文件”“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的政策要求,组建“社会化自然农业联盟”。
Overview
Rare
© 2025 Rare.
  •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