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in Menu

  • About
  • Contests
    • Changing Unsustainable Trade
    • Water Pollution and Behavior Change
    • Climate Change Needs Behavior Change
    •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 Reducing Our Risk
    • Adapting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Turning the Tide for Coastal Fisheries
  • Solutions
  • Impact
    • Growing indigenous seeds with pride
    • Honey shows the way in Ethiopia
    • Revitalizing oceans and communities
    • Solar Sister Entrepreneurs
  • Log in
  • English
  • Chinese, Simplified
  • Français
  • Español
  • Indonesian
  • Portuguese, Brazil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Beijing, China
Close

An Overview Of Our Solution

2013年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开始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13个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其中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代表西北地区成为其中之一,在西北地区尚属首个。古城村基地建设采用部、省、县三级共建的方式,其中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为基地建设提供国家级的专家资源和智力支持,在基地进行产品展示、技术示范、科研试验等,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甘肃省农牧厅优先向基地安排各类适合的农业项目,安排技术人员,协助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整合各种资源,负责落实好生态总站、甘肃省农牧厅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基地建设重点围绕农田节水、高效立体栽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开展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节水主要采用膜下滴管等工程节水,垄膜沟灌等农艺节水,调整产业结构等结构节水等方式;高效立体栽培主要示范推广了中药材套种蔬菜、灰枣套种蔬菜、鲜食葡萄套种蔬菜、麦后复种娃娃菜、糯玉米套种西瓜等种植模式;废旧农膜回收主要采用推广地膜使用新技术、使用加厚地膜,大型机械集中连片清理,农田保洁员从中协助,企业自主回收等方式。通过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古城村现代生态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基本建成了现代生态农业基地雏形,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得以确立,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广泛应用,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干旱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Who is this solution impact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Population Impacted:
  • Continent: Asia
Gener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ype

Gubernamental
Ecosystem (select all that apply)
Forests
Forests
Grasslands
Grasslands

Population impacted

2724人
Challenge

Size of agricultural area

1000公顷

Production quantity

产优质粮食0.5万吨,优质蔬菜瓜果5.5万吨,优质饲草1.2万吨

People employed

1332人
Solution

Describe your solution

针对古城村所在西北干旱区存在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地膜残留问题十分严峻,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土壤板结和质量下降等环境突出问题,研究摸索出了“农田综合节水+地膜综合利用+种植间作套作”的“两综一套”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推动了当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投入品回收再生利用,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种植间作套作。示范区农田采用灰枣套种蔬菜、鲜食葡萄套种蔬菜、麦后复种娃娃菜、糯玉米套种西瓜等间作套作技术,有效解决粮经争地的矛盾,充分发挥土地增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开发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复兴传统生态农业,扩大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根系分布,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色板诱杀等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用量,有效防治了土地退化。农田综合节水。一是工程节水技术。在蔬菜、中药材、瓜类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大力示范推广膜下滴管、根区导灌、低压管灌等种植方式,在葡萄、灰枣等果树区示范应用根区导管灌溉方式,在玉米、小麦等大田粮食作物上采用低压管灌方式,全面提升灌溉效率,减少地表无效蒸发。二是农艺节水措施。主要采用垄膜沟灌、全膜沟播沟灌节水栽培、全膜垄作沟灌节水栽培、半膜垄作沟灌节水栽培和半膜平铺起垄沟灌节水栽培等技术,综合发挥保墒、集雨、节水、增产等多重效果。地膜综合利用。推广应用一膜多用技术,示范应用玉米—玉米地膜覆盖、玉米—葵花地膜覆盖、辣椒—小麦地膜覆盖、复种娃娃菜—小麦—玉米地膜覆盖等技术模式,在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属于首创,3年内每亩土地减少了地膜使用量8公斤,每亩的地膜残留量减少1.2公斤。二是全面开展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基地将混杂有作物根茎的废旧地膜进行粉碎,经过高温溶解、铸型,生产出适宜在城市供水、供暖等市政工程中使用的复合型井盖,解决了河西地区废旧地膜杂质多,无法回收利用的难题,使河西走廊地区含有大量杂质的地膜得到了再次利用。 通过以上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产物产量平均增加6%左右,亩产值平均增加200元,所产蔬菜等农作物农残抽检合格率100%,当地地膜残留量明显减少,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加厚地膜使用率达到95%以上,公路两侧残留地膜得到彻底清理。
Implementation

Describe your implementation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地方农业局和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组建了技术指导小组,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培养、技术方案起草等工作。针对环境问题制定了扶持政策,包括农田节水、地膜科学使用、立体栽培种植等各个环节。创新基地建设机制,创新投入模式,把基地建设资金与其它支农资金有机整合,创新管理模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 古城基地由部、省、县三级共建,共同签署了建设实施方案,由中央下达项目建设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由专家技术指导小组编制了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适用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被景观为荒漠,并且风沙多,水资源日益减少、废旧地膜产生的白色污染严重等区域。 组建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因地制宜的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强化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提供了专家咨询团队,加强了对外宣传和技术培训,提升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让农民更多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并从中获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计。 技术风险:立体栽培面临收获的风险,主要是难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需要较高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当地农户参与度或者配合度积极性不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鼓励农户深入参与,以合作社名义吸纳更多有意愿的农户

External connections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Results

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or ecological challenge you are targeting with your solution?

古城村所在的双湾镇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区,存在着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植被稀疏,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春夏季大风天气多,极易形成沙尘暴。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较高,农田浇灌后耕地易出现盐碱化问题,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田的耕地质量,导致了土壤板结和质量退化,危害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Describe the context in which you are operating

古城村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位于双湾镇东南部,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著名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威武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民乐、山丹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
共有村民735户,村民2724人,农业劳动力1756人,其中常年从事种植业劳动力1332人,从事畜牧业大户有30户,86人。耕地面积1.5万亩。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9329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69元。古城村交通、电力、沟渠等基础设施完善,现有道路198公里,村组通车达100%,交通十分方便;电力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等对电的需求;渠道255公里,机井28眼,能基本满足农作物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古城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2878小时;年平均气温9.4℃,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28.3℃;年平均降水量100mm左右,年蒸发量2400mm,是降水量的24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003亿m3,地下水资源量0.371亿m3。全市人均地表水量为867m3,亩均地表水资源量294m3,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无霜期156天。冬季温长而不严寒,夏季暖热而无酷暑。由于靠近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春秋两季沙尘天气频繁。古城村土地总面积2.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土地面积大,多为裸土地、盐碱地和戈壁荒滩,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农业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立土、黄平土、沙壤土、潮黄、漏沙土等,土壤瘠薄,肥力状况较差。

How did you impact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有效防治了土地退化趋势,保护了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基地光热资源丰富,推广中药材套种蔬菜700亩,示范推广灰枣套种蔬菜技术1700亩,示范推广鲜食葡萄套种蔬菜技术600亩,示范推广麦后复种娃娃菜技术300亩,糯玉米套种西瓜100亩,色板诱杀技术300亩,亩产值平均增加2000元。示范农家肥增施500亩,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示范500亩,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技术示范500亩,水资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得以充分利用,为农作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农产物产量平均增加6%左右,亩产值平均增加200元,基地所产蔬菜等农作物农残抽检合格率100%。 地膜残留量明显减少,有效解决了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引进残膜回收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示范“一膜两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厚地膜、聘用农田保洁员等措施,基地共引进小型残膜回收机12台,大型残膜联合作业机1台,示范“一膜两用”技术100亩,聘用农田保洁员4人,基地使用的地膜全部为0.008毫米以上,废旧地膜的回收率提高到75%左右。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有力提升了当地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葡萄水肥一体化、中药材膜下滴管、灰枣膜下滴灌、小麦微喷灌、玉米全膜垄沟灌、辣椒食葵垄膜沟灌等技术示范面积累计4.33万亩,亩均节水146立方米。

Language(s)

Which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the area where your solution is implemented?

Social/Community

基地年产优质粮食0.5万吨,优质蔬菜瓜果5.5万吨,优质饲草1.2万吨,农家肥3.4万吨,基地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农田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7万亩以上,农户收入增加200元以上,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7元,位居全市前列。

Water

累计示范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1600亩,亩节水300方,共节水48万方,节水率41.6%。示范中药材膜下滴管技术800亩,亩节水250方,共节水2万方,节水率31.3%。示范灰枣膜下滴灌技术12000亩,亩节水250方,共节水300万方,节水率23.14%;示范小麦微喷灌技术400亩,亩节水80方,共节水3.2万方,节水率12.45%。推广玉米全膜垄沟灌技术为主的大田节水技术1500亩,推广玉米、辣椒、食葵为主的垄膜沟灌技术2.2万亩,亩节水100立方,累计节水240万方,节水率12.14%。完成低压管灌建设5000亩,亩节水60方,累计节水40万方。

Food Security/Nutrition

一批农业使用技术得以大面积使用,基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化肥利用率提高5%,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配方肥使用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8%以上,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加厚地膜使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基地所产蔬菜等农作物农残抽检合格率100%。

Economic/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项目实施后,鲜食葡萄套种辣椒、油葵套种西瓜技术在地区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广,影响力显著增加,有效保护了绿洲农业的农田土地质量,防止农田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程度,环境友好型农业理念将深入人心。通过项目的带动实施,有效改善当地的土壤退化的趋势,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给当地农民提供一种新的增收途径,培养和提高当地青年农民的劳动素养和知识管理水平

Climate

通过开展基地建设,示范推广间套作立体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土地、水、阳光的利用效率,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系统,防治土地退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对气候的适应性。在间套作种植示范区监测数据显示,与普通种植模式相比,间套作种植平均每亩节水300方,节水率达到40%以上,亩用药量减少2公斤左右,节药率达到9%以上,亩施肥总量减少16公斤,节肥率达到17%以上,温室气体减排GWP每亩减少10-15%。

Sustainability

方案实施资金来源于国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扶持,地方有关涉农资金配套,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也参与到了基地建设中来,建设投资了地膜回收加工网点、水肥一体化设备、间套作种植技术管理和指导,共同推动了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计。生产出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被就近销往城市,深受市民喜爱,延长了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进而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农业绿色发展。

Return on investment

创建古城基地中央投资225万,地方配套通过技术推广、产业调整,基地年产优质粮食0.5万吨,优质蔬菜瓜果5.5万吨,优质饲草1.2万吨,农家肥3.4万吨,基地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农田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7万亩以上,农户收入增加200元以上,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7元,位居全市前列。

Entrant Banner Image

IMG_2286_0
Replication and Scale

How could we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is solution elsewhere?

从气候及土壤条件而言,基地方案适宜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进行推广,如甘肃的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自治区等。农业环保工作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需要财政资金长期大力的支持,基地总结的技术模式适宜在财政收入较好的地区推广。
Overview
Rare
© 2025 Rare.
  •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