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in Menu

  • About
  • Contests
    • Changing Unsustainable Trade
    • Water Pollution and Behavior Change
    • Climate Change Needs Behavior Change
    •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 Reducing Our Risk
    • Adapting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
    • Turning the Tide for Coastal Fisheries
  • Solutions
  • Impact
    • Growing indigenous seeds with pride
    • Honey shows the way in Ethiopia
    • Revitalizing oceans and communities
    • Solar Sister Entrepreneurs
  • Log in
  • English
  • Chinese, Simplified
  • Français
  • Español
  • Indonesian
  • Portuguese, Brazil
Farming for Biodiversity

深圳市盐田区老土乡村生态文化服务社

Close

An Overview Of Our Solution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卧龙镇开展推广可持续农业( 农耕、采摘、 畜牧)和生态旅游的系统性方案,从生产动员到市场对接,保护熊猫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卧龙经济、文化、环境三方面获益。
Who is this solution impacting?
Community Type
Rural
Rura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Population Impacted:
  • Continent: Asia
Gener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ype

Nirlaba
Ecosystem (select all that apply)
Forests
Forests

Population impacted

卧龙镇约2500人、旁边的耿达乡约3000人。
Challenge

Size of agricultural area

按照种地面积每家0.5公顷估计:8公顷。

Production quantity

按照土豆一公顷每年产量150000斤、每只鸡7斤、猪250斤、羊75斤、黄牛500斤估计:50万公斤。

People employed

按照卧龙保护区内卧龙镇约2500居民人口、日常生活在本地约一半人口估计:300人。
Solution

Describe your solution

老土将推广可持续种植业、畜牧业、采摘业,宣传可持续发展意识来保护野外,退耕还林。   就种植业和畜牧业,老土将作为牵头方,联合卧龙本地政府,并通过与本地社团组织“卧龙信义互助社”招募、协调村民,招募第一批约30名农户参与可持续项目。老土还将引入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和资源对接。   老土也将特别重视采摘业这一规范尚少但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类型。老土将通过联合自身在公益界和学界的资源(如盖娅自然学校),进行卧龙本地的可采摘物种名录的搜集、整理工作,向游客派发包括本地物种名录和自然教育理念宣传的小册子,推广生态旅游的理念,并让游客对卧龙地区有更多的了解、宣传卧龙。同时,因为目前采摘业的规范较少,主要是凭借经验,同时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老土希望能通过该名录设计可持续采摘的方案,在一到两个村的100位村民中试点,进行可持续采摘理念的推广和技术的培训。   老土也将利用自身的优势——讲故事为核心的方法来对接市场。老土的同名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laotubulaotu)是一个创新型的乡土文化平台,致力于与城市居民分享不一样的农村和自然保护区生活、文化、环境故事。利用这个乡村公益平台,老土希望通过讲述卧龙的生态环境、农产品、藏民文化的故事,为他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民风民俗,也为对有机产品、生态生活要求日益增加的城市人介绍这些乡村故事,同时帮助农民推广生产出来的可持续农货,为当地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通过这个平台的公众监督,也能进一步保证食品的质量。   老土也将联合卧龙信义互助社、卧龙当地旅游局等多方一起设计两到三条生态旅游线路,以逐渐取代以往的传统旅游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也开始在中国逐步发展生态旅游的探索。通过生态旅游,老土也将推广本地的农产品,也对本地20名左右有志于从事生态旅游的村民开展培训项目,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老土希望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政治优势、社会优势、环境优势和地理优势,农货和生态旅游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为卧龙的环境和人的关系带来系统性改变,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Implementation

Describe your implementation

老土将展开的具体活动或措施包括:利用微信公众号“老土”发布20篇左右的多媒体故事,介绍卧龙的风土人情、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景点。与卧龙信义互助社及当地政府合作,搭建在线的有机产品交易平台,首批组织30户左右的农民在交易平台上销售有机农产品。印刷5000本左右的特色礼品及小册子派发给当地游客,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宣传卧龙的有机产品。邀请专家编写可持续采摘产品的手册。设计三条生态旅游方案和线路,与当地旅游局、卧龙信义互助社一起设计、推广。在深圳举办关于卧龙乡土人情的画展、拍摄关于熊猫和卧龙环境、藏族文化的纪录片,向更多的人宣传卧龙的有机食品、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了确保解决方案被采纳并能切实结局卧龙地区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老土将和当地旅游局及林业部联系,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补贴和推广。同时,老土还将通过与村支书联系、入户宣传试点成果等方式,让村民看见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农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方案的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山区的农村、牧区。这个方案将在卧龙三到四个村子里进行一年的试点,扩大老土的影响力,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通过老土引入的公益、学界资源,联合本地政府,扩大试点。   方案的主要成功因素有四点。首先,随着目前中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有机生活的重视,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生态旅游也初步进入中国,有发展成一种新潮流、逐渐取代传统旅游方式的趋势。其次,大熊猫保护基地坐落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同时卧龙当地有特别的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加上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藏区,当地主要民族为藏族,且留在当地的人口多,青壮年比例不低,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对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从2016年10月卧龙与外界的公路畅通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卧龙参观旅游,2016年十一黄金周便超过了40万人次。其三,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特区,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意义重大;最后,卧龙离成都、都江堰等大城市近,公路建成以后交通方便,潜在旅游市场大,影响深远。   通过分析我们的方案,我们认为可能存在三点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一点障碍来自农民本身。因为可持续农业、可持续畜牧业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是崭新的尝试,他们可能会认为可持续农业、畜牧业会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在选择进行可持续物种时,老土将选择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的、与现在的养育习惯接近的物种,并将在有意愿的五到八家农户中试点,挖掘高效的沟通模式。老土也将积极对接销售渠道(如大企业销售渠道、老土微信公众平台、老土网站),向农民宣传其中的经济利益,推广可持续生产模式。 第二点障碍是,老土可能会与卧龙现有的有机农业公司形成竞争关系。就这点障碍,老土将与现有农业公司注重不同的市场分成,更关注文化、环境、当地经济三个元素的协调,也更关注当地散户的农产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宣传当地特色,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而非统一种植获得利益。老土也将同时逐步影响大公司的思路,并且在可能时形成合作。 第三点障碍是与政府合作之间的问题。老土与卧龙信义互助社交往密切,而卧龙信义互助社在卧龙本地有广泛的人脉,可以帮助协调与政府的关系,促进合作。同时,卧龙当地有负责援建的香港政府、保护区管理局、旅游局、四川本地政府等不同的管理部门,可以多方协调,寻求共识。

External connections

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团队:生态农业专家、注重农村发展和农业双重考虑,将参与技术指导 盖娅自然学校:可持续采摘项目设计、指导、培训 卧龙信义互助社:由卧龙居民万福贵发起。万福贵长于卧龙,自学英语,曾任职于美中环境基金会五年,目前在中华大熊猫苑担任市场总监。由于受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激励,万福贵发起了卧龙信义互助社,希望为卧龙的未来找寻可持续发展之路。互助社将主要将担任在地农户动员和协调工作
Results

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or ecological challenge you are targeting with your solution?

因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山区,山路陡峭,与外界一直交通不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更震塌了原有的公路,阻断了2008年前蓬勃发展的因大熊猫兴起的旅游业,加上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得比较晚,当地农民的传统“靠山吃山”观念比较深,主要通过砍柴、种地、畜牧、采药等方式生存。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重视大熊猫保护,划定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逐渐推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2000年)、退耕还林(竹)工程(1986年)等计划,并且禁止村民蓄马、砍柴,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人的传统生计。然而,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的匮乏和替代方案不足,村民对环境仍然有较大影响,如垃圾堆积无人处理,烧苞谷所放养的山羊、牦牛会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影响核心区的环境。环境保护与当地村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突出。   2016年10月,成都至卧龙的道路重新开通,为卧龙自然保护区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卧龙参观大熊猫,而近年来成都严重的雾霾情况也鼓励了很多城市人来到卧龙躲避雾霾,将推动当地的旅游和度假村等产业。但是,游客、躲霾人群产生的垃圾对卧龙尚不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的挑战,对衣食住行需求的增加也将加大对自然环境的压力。目前,有七家左右的旅游及有机农业公司进驻卧龙。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可能会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卧龙的主要民族为藏族,随着与外界交流越来越深,藏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很大影响,一个体现是只有老人能够流利说藏语。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还没有铺开。如何权衡经济发展、当地藏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问题仍然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路上。

Describe the context in which you are operating

卧龙自然保护区处于龙门山的南部,是四川盆地到川西平原之间的过渡区,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过渡区。卧龙地区有超过2200种记录在案的动物,包括109种兽类和281种的鸟类。从1920年起,因为卧龙当地村民伐树等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片大熊猫和很多其它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包括《中国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的法律法规逐步推出,禁止村民偷猎大熊猫,同时逐步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卧龙在1986年开始即推行了退耕还林(竹)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设计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而2000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更是一个精彩的转折点,通过采取区内农户承包天然林的管护办法,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实现了从被动式保护到参与式、社区共管的飞跃式转变。

  卧龙地区的主要地貌形态是高山深谷,气候类型是平原气候,即较小的气温年较差、明显的干湿季节和集中的降雨。当地农业分为种植业、采摘业和畜牧业三种。种植业包括辣椒、土豆、南瓜,当地特产独特的雪山大豆,还有与其它地方错季结果的李子,种植过程中少放或不放农药,是真正的有机食物。采摘业包括金银花等药材,当地的村民有夏天上山采摘的习惯。养殖业的产品包括猪、鸡、牦牛、羊,以及中国本土蜂酿造的百花蜜,特点是种类多、养殖时间长、养殖方法科学、生态,同时因为卧龙是水源地,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所以日常很少使用农药化肥,整体有转化为有机培育产业的潜力。

  卧龙村民以藏民为主,留在卧龙本地的村民数量高于中国农村平均水平,青壮年留在本地的数量也较多。目前卧龙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老人种地、年轻人短工、政府服务、旅游业餐饮和销售。

  以“大熊猫之乡”的称号闻名于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超过十分之一的大熊猫,位于耿达乡神龙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耿达基地更是风景优美、建筑精致、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同时,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更有青海子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在2016年10月通往成都的公路建成以后已经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在2016年十一黄金周内就有4万人次,而随着宣传力度的逐渐加大,加上目前成都的雾霾情况严重,到卧龙躲霾也逐渐形成产业,来卧龙人数还将继续攀升。当老土在卧龙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时,村民向老土反映希望能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及三种农业的销售提高生活水平,大部分的游客也对对生态旅游抱有很大的期待,并且希望卧龙能有高标准的旅游配套设施。

  随着交通通畅,七家左右的国企也已经或正在进驻卧龙,开展旅游开发或有机农业开发,后者已经向卧龙村民收购了大量土地,而具体的生态发展模式仍有待观察。

How did you impact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老土将从推广可持续农业及设计、推广生态旅游路线两方面入手。   推广可持续农业的具体措施包括,根据卧龙当地情况推广种植如李子等有优势且经济效益高(如能与其它地方错季结果)的作物,推广卧龙独特作物的加工品(如当地居民使用当地特色农作物酿的酒),推广可能的混合农业,搭建外界购买卧龙农产品的平台,鼓励村民参与。   老土也将用生态旅游逐步取代传统旅游方式,推广少污染的交通工具,餐饮使用当地的农作物,印刷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册及制作特色奖励来促进游客的环保意识,降低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Language(s)

Cantonese and other Yue languages, Hakka, Min languages (Teochew & Leizhou Min), Tuhua, Mandarin, Zhuang

Social/Community

提高当地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卧龙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促进男女平权。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为本地人提供新的经济来源,鼓励本地人留在当地。

Water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水源地。可持续种植业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育水源。

Food Security/Nutrition

更多的城市人能吃到有机食品。成为目前在中国受关注少但潜力巨大的有机畜牧产业和可持续采摘产业中的先锋,推动有机畜牧产业和可持续采摘产业的发展。

Economic/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为卧龙当地人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持续农业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可持续农业能保持土地肥力;可持续畜牧业能减少保护区的环境受侵扰情况。

Climate

气候变化使现在适合在卧龙种植的物种数量提升了。而通过可持续农业和旅游业,加强了社区营造,为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努力,加强了抵抗力。

Sustainability

  根据老土在卧龙的采访结果,游客对卧龙的生态旅游抱有很大的期待。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有机食品的好处,加上卧龙接近成都,农业和旅游业的收入将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因为方案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且在特别自然保护区内,若得到政府的赞同,也会类似当下政府提供的种李子树的补贴一样,请政府提供支持。

Return on investment

  实施活动需要的费用在20万左右。一次的投入可以得到全方位产出的提升效果,能够同时促进可持续农业、畜牧业、采摘业及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助力卧龙震后的社区营造,也保护、宣传当地特色的藏族文化,更间接促进大熊猫保护,效果与投资相比,效益高。

Entrant Banner Image

a1
Replication and Scale

How could we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is solution elsewhere?

  在卧龙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来解决人、自然与文化三者的矛盾是老土的第一次尝试。但老土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老土已经在网上搭建了平台,公平贸易销售农民自产的蜂蜜;老土也在今年寒假组织了十位左右的大中学生,开展了青少年文化调研体验项目,推广、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老土希望能站在这两次成功的基础上,做更大、全面的尝试,为卧龙人民带来切实的利益的同时,也保护卧龙的生态环境。   老土的方案适合于自然保护区、山区的农村、牧区,在卧龙的推广共需20万人民币。发展生态旅游业将涉及到邀请专业的旅游公司和当地人设计旅游线路、与旅行社联系推广线路、宣传等,需要5万人民币。发展可持续农业将涉及到 关键利益相关方:本地居民、老土、公益伙伴、学界指导、政府
Overview
Rare
© 2025 Rare.
  •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back to top